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筑牢教育主阵地的价值根基。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对此自然是备感振奋。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工具给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极大冲击。输入指令,它们几乎能即时生成一篇“规范作文”。

  从文字的表达、结构的把握、题意的掌握上,对“规范作文”适当学习借鉴亦无不可。但将之作为练习写作的捷径,难免舍本逐末。

  相较之下,人工智能工具的写作,看似一气呵成,实则显得虚弱、勉强。更重要的是,它缺乏朝气,与当下中学生的生活底色,相去较远。

  笔者以为,对学生来说,社会阅历尚浅,情感充沛丰富,对生活的很多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写作正能赋予他们诸般综合要素训练的机会。

  基层语文教师应当警醒,应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要以源于生活的个性化写作,回报生活给予我们的精神馈赠。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

安芳君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