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超越封闭空间,融入公共空间、社会空间,超越所谓文人雅趣和个性心绪的表达与宣泄等,关注社会公共话题、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关注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工作者和美育工作者时刻牢记着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一重要论述,启示着艺术、美育在强国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建成的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所全心全意服务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如何创作更多优质文化艺术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的重要体现,是包括高校艺术专业师生在内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和使命。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师生满怀热情,积极参与艺术创作,以多种方式融入学校、社会,投身学校和社会美育及美丽乡村建设,彰显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强烈的使命感。

  以美育人 塑造美好心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我国的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迎来了最好的时机。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美育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各高校以各种形式开展美育活动,营造美育氛围。许多高校将以艺术为主的内容纳入美育课程,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美育课程体系。很多学校形成了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立体的美育课程体系,满足了广大学生对美育的需求。高校在开设美育课程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歌咏比赛、校园朗诵会等活动,学校社团也以灵活形式开展美育活动,营造美育氛围。

  如今高校美育以艺术为核心,超越一般艺术鉴赏的层面,成为学生领悟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成为培育学生和谐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

  走出校园 发挥社会美育功能

  因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美育,互动效应愈发显著。

  一些艺术院校成立了美育学院或专业,培养美育人才。更多的院校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方案向校外、社区、社会延伸,高校艺术专业成为推动社会美育的重要力量,高校师生也借此更深入了解生活、社会,了解群众的审美需求。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与社会美育,并非只是将自身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理念在城市、社区空间体现出来,而是通过与群众和社区服务机构建立互动合作机制,以参与式的姿态和视角融入社区的公共场域建设,开展环境再造和空间重构活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以多种形式融入城市社区、公众的生活和乡村建设,以美熏陶人们的心灵,以美浸润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与新媒体结合,让艺术更贴近生活。不少艺术院校师生搭建短视频平台,其强大的传播力、高度的参与性,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优秀的艺术类短视频让艺术生活化,也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引导群众感受美、追求美好生活。

  融入乡村 为乡村建设赋“美”

  乡村振兴蕴含着安稳、发展、和谐、美好等价值追求,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几个维度,生动体现了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乡村的美好期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带给人具身性的体验和获得感,美好成为乡村共同体的共有感受。乡村的美好包括:外在的美学化,通过艺术进行环境再造、空间重构、场域建设等;内在的美学化,通过美育丰盈内心世界。

  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学科和专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乡村振兴。如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理念,将写生采风的教学环节和艺术实践转化为重建乡土的行动,形成融实践教学、思政育人、服务社会于一体的育人新机制,让艺术和美育成为“有为之学”。艺术与乡村生活之间的互动,不再仅仅是“采风”和“下乡”的单向维度,而是呈现出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融入乡村生活、引导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样态,其中既包括对乡村空间的美化和改造,又具有为乡村产业赋能的发展机制,同时饱含重新激活乡土文化、链接乡村历史文脉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艺术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当代艺术超越封闭空间,融入公共空间、社会空间,超越所谓文人雅趣和个性心绪的表达与宣泄等,关注社会公共话题、共有精神家园建构,关注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陈小林系该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睿 陈小林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获取老师合集,请搜索老师姓名】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