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星)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学校“温暖集体行动”的方案》,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温暖集体”建设。

福建明确,各类组织要积极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班一品”“一舍一文化”等创建活动。要深入挖掘课程教材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温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建设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乡村温馨校园为抓手,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共鸣、在志趣上共情、在能量上共振,营造温暖、关爱、向善的集体生活氛围。

福建要求,积极开展“书记面对面”“校(院)长有约”等活动,推动资源下沉一线。要广泛推行“导师制”“教师家访制”“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制”等师生联系关爱机制,加强师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开展师生同研共学活动,增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规范健全学校仪式教育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的教育体系,强化政治认同身份认同,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抓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育人契机,通过营造集体氛围、打造集体记忆、传递集体价值,激发学生使命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广泛开展校园体育锻炼活动,在团队协作中增进集体凝聚力。结合各校美育发展阶段性特点,推广合唱、合奏、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引导师生在共创共演共赏中增进互动交流。加强劳动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育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服务他人意识。结合学段特点,打造“志愿+”“公益+”实践品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集体温暖、集体力量与社会责任。

此外,福建省教育厅还将支持创设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型集体,提供精准就业指导与岗位匹配服务;支持创设学习型集体、发展型集体、互助型集体,建立精准资助和隐形关怀机制,构建“受助—成长—助人”的温情闭环。全省各高校、中小学要普遍建立情绪综合感知体系,善于依靠集体识别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强校园环境设计和人文景观塑造,促进从优化物理空间向温暖心灵空间跃升。鼓励在寄宿制中小学建设“情感成长驿站”,推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一线工作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构建温暖集体中的应用场景。同时,深化“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形成圈层有特色、温暖无围墙的育人大生态。

黄星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获取老师合集,请搜索老师姓名】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