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卫琼雨 徐沁怡)斑驳的墙面、古朴的牌匾、清幽的巷道……近日,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林家大湾村的八斗湾共存社旧址前,华中师范大学“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平台党支部的师生们驻足凭吊,与恽代英等革命先辈展开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
据“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平台党支部负责人杨泽斌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该校每年都有近百名学子以脚步丈量基层,用实践注解理想,在国情、社情、民情的鲜活课堂中,实现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让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在最基层绽放光芒。
“驻点不是简单地观察,而是要像钉子一样扎进社区肌理。”杨泽斌说,为了帮助大家突破“新手村”挑战,“百社十年”观察项目精心打造了“三阶成长体系”:阶段性的名师讲座、“致一书社”的经典共读、社区书记助理的沉浸式实践。
在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社区,学生卢浩宇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以孵化和培育“江汉区花仙子公益服务中心”为切入契机,成功提炼出“资源共济与双向赋能”的社区治理模型,荣获第三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研讨会优秀奖项。
在武汉市武昌区东亭社区,学生徐心化身项目志愿者、活动引导员、片区网格员,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7栋3单元有居民飞线充电”“乒乓球场的垃圾无人清理”……
“一定要确认问卷填写人的居民身份,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后台数据监控中,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冷向明实时指导。4年时光流转,他们的足迹遍布200个社区,留下100余万字的观察日志。
从化解邻里纠纷到优化物业管理,从孵化公益组织到提炼治理模型,“百社十年”观察项目采用“街道—社区—居民”三级联动机制,成功将各个社区治理的先进经验与翔实调查数据,转化为一系列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项目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增阳表示:“未来我们将以更坚定的步伐,争做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在基层治理创新的前沿,以‘资源共济’经验推动跨领域协同发展;在数字化治理浪潮中,以‘绣花功夫’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民生服务领域,以‘双向赋能’理念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程墨 卫琼雨 徐沁怡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 华中师范大学:“百社服务队”深入基层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