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除夕,在中国农业大学南繁育种基地,王乙霏刚完成一片地的玉米授粉,他请同学拍下照片发给家人,“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

  王乙霏是中国农大农学院博士生,今年已经是他第4年在三亚的试验田里过春节了。海南三亚气候条件特殊,非常适宜作物的生长和育种。每到冬季,中国农大的师生都会专程来到这里。

  由于去年11月的台风影响,玉米的播种期推后了10—20天,本来能在春节前完成的授粉作业随之推迟。于是,中国农大玉米中心的近百名师生春节期间来到南繁育种基地抢抓农时。

  玉米授粉需要在雌穗吐丝之前套袋防止串粉,花丝吐出后用大袋套住雄穗进行人工授粉。只见学生们穿上防晒服,戴上防晒帽,把授粉兜系在腰间,在地里忙碌着。2022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生闫明珠今年是第一次不在家过春节,“很想家,但是能跟大家一起过春节也很开心”。连续3个春节在三亚度过的农学院2021级博士生刘晋初说:“非常想家人,但是农时决不能耽误。”

  中国农大与三亚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中国农大教师在三亚开展科研,产出了许多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成果。2020年,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南繁硅谷建设,中国农大成立了三亚研究院,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作物学、生物学、畜牧学与兽医学等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南繁与热带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从那时起,中国农大人在三亚的教学科研按下了“加速键”。今年春节,有近百名师生因为科研任务留在三亚。

  农业需依时令而动,抢抓农时就是在播种希望。“我可能属于‘天选下地人’,即使一个人在地里,我也觉得特充实。”王乙霏说,“我知道,当我们的青春绽放在除夕的试验田和实验室里,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多了一份力量。”

施剑松 通讯员 刘铮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