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近日,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将精心整理的4份乐谱送到新疆于田县教育局。“这不仅是乐谱,更是和田声音的‘永久身份证’!”于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手捧乐谱激动地说。

  今年3月,天津音乐学院援疆支教团的16名师生来到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支教,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收到了于田县教育局的求助:4首承载地方集体记忆的民歌《库尔班·吐鲁木在哪里》《沙枣花儿香》《为爱接力》《和田啊我的家乡》长期依赖口耳相传,或散见于短视频平台,从未系统记录过乐谱,当地教师曾反复尝试均未能成功,希望支教团可以提供帮助。

  面对求助,天津音乐学院援疆支教团领队赵晓诗立即联系学校,校团委迅速联动专业力量,天津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生火速集结,一场横跨东西的“扒谱战”就此打响。

  “面对手机传来的模糊录音,我们只能在电流杂音中逐秒辨析旋律,每句修改十几遍是常态。”参与“扒谱”的学生们说。为了还原《和田啊我的家乡》里独特的韵味,他们反复对比不同版本的演唱;《沙枣花儿香》的节奏难以把握,他们便连线于田当地的音乐教师认真请教……连续数个昼夜,琴房灯火通明,最终4份要素完备的规范乐谱圆满完成,并传抵于田县。

  “这些歌曲是和田的文化名片!感谢天津音乐学院师生们的全力付出!”于田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于乐谱的留存与技艺的传授,它彰显了用专业技能守护地方文化根脉的责任担当。

  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音乐接力,是天津音乐学院援疆支教团“文化润疆”的一个缩影。支教期间,该支教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学业辅导、教学研讨、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指导12个社团开展活动,创建了古筝、手风琴音乐社团,成功策划并举办文艺汇演10余场,惠及当地群众千余人次。

  “依托艺术教育架设津疆沟通桥梁,扎实推进援疆工作,是高校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天津音乐学院党委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朱诚介绍,近年学校已累计选派80名师生赴和田支教,他们深入当地学校,将美育作为增进青少年情感认同的有效载体,播种艺术的希望。

记者 陈欣然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