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高校的暑假陆续开启。暑假可以让学生获得张弛有度的缓冲期,有助于他们在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后得以休整和“充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能量。同时,利用假期尤其是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研学旅行,不仅是学生学业的延伸,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民情的重要途径。

  放松身心,休养生息,是放假的应有之义。但对致力于立德树人、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教师而言,假期又不只是简单的休息和停工,而是一种劳逸结合的节奏转换。部分教师的假期很难“闲”下来,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社会调查、科创训练。这些工作,因其意义感、成长性和情感联结,在精神层面等同于一种积极的休息。这些工作让教师走出书斋,接触真实社会,从一手材料中获得研究的灵感、检验理论的效力、推动学术的创造,这种智力活动本身就是愉悦的。

  师生没有血缘关系,但好的师生关系确实有类似家庭的亲密感。带学生实践就像家长带孩子探索世界,共同经历会强化情感联结。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从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性来看,教师最根本的满足感来自教育过程本身。日常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即便有所互动,但限于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规模,也很难深入讨论。而暑期社会实践能够让师生共同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宇探索真实世界,在共同生活、深入社会、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更加相互信赖,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自身个性和发展潜质,教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外的更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情感联结,是教育工作独有的、深层次的快乐源泉。

  对于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而言,在教学相长的充实工作中体验职业的“小确幸”带来的精神愉悦,远胜于单纯的体力休息,真正的教育快乐就蕴含在这些看似辛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种需要投入情感、能够收获独特精神回报的生活方式。这种回报不在于安逸,而在于与学生共同创造价值、共同成长的过程本身带来的精神满足。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曹东勃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获取老师合集,请搜索老师姓名】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