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铸魂。要以当代教育家精神之“魂”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铸魂。要以当代教育家精神之“魂”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铸牢信仰之魂。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育人为根本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成为兼具大局观、深情厚谊和卓越能力的“大我”之师,更好地为时代育人,为民族铸魂。

  二是培育师德之魂。教师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要培养教师“立德为先,树人先正己”的意识,坚持以身作则,主动将渊博学识、高尚修养、优雅情操及行为举止浸润教学各个环节。精心开发教育家精神专题课程,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师德素养。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全过程,定期安排教师参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调研及社会实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涵养高尚师德。

  三是淬炼才智之魂。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激励教师深化教育理念革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凝练出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强化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能力素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创新数字技术在教学优化、教研深化中的应用,切实提升数字化教学的适应性、专业性和创新性。

  坚持培育涵养教育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扩大教育规模体系、培养高质量队伍、优化教师管理,推动我国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持续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这些努力也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创设了良好的生态。

  一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深入实施教育强师计划,拓宽优秀教师引进渠道,积极开展高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支持行动,培养骨干教师,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全面打造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采取帮扶措施,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社会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学科布局,科学合理设置高校专业,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开设高质量教师教育课程并凝练学科特色。

  二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统筹规划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国家级师资培训机构,以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支持高水平院校开展中小学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培养工作。加强紧缺领域师资培养,加大新兴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教师培养力度,以区域教师联盟为依托,因校制宜打造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中心。加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和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全员培训,完善分级研训体系,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

  三是优化教师管理机制。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完善贴合教育行业特性的教师招聘体系,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把控教师准入门槛,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评估和监督,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分析培训效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队伍持续进步和发展。

  坚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持续开展模范事迹的宣传和相关工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是打造教育宣传矩阵。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系统性采集并妥善保存优秀教育家的学术成长资料,深入发掘其蕴含的学术精髓、人生智慧和精神遗产。拓展教师宣传阵地,精心遴选杰出教育家代表,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依托影视化叙事和新媒体等传播渠道,以多维视角立体展现其卓越成就和精神风貌。加强教育、教师主题文艺创作,打造一系列颂扬优秀教师典范、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艺精品,搭建作品展示平台,展现教育风采。

  二是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完善教材管理机制,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立足弘师道、讲故事活动,多维度、跨时空、广范围选择故事对象,生动塑造人物形象,鲜活呈现故事脉络。拓展实践育人渠道,推进学风传承行动等活动,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播教育家故事。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组织,打造中国教育品牌。建立国际教育联盟,开展跨国学术交流项目,完善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形成全球性教师教育组织和共同体。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立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平台,传播中国教育之声,共享教育智慧。

  坚持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保障教师权益、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激励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增砖添瓦。

  一是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深化尊师教育,强化师道尊严,打造崇尚学习、尊师重道的学习型社会,让尊师风尚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构建全社会尊师生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举办各类尊师活动,营造尊师环境,凝聚尊师合力。系统构建教师荣誉体系,贯穿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优化职称评定机制,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回应教师对职业的深切期许,以更好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

  二是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完善教师法律规范,全力维护教师权益。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待遇标准,完善中小学教师薪资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高中和幼儿园教师薪酬保障。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各类督查、检查、评比和考核活动,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为教师和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

  三是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关注基层教师,表彰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对在教育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集体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荣誉表彰和奖励。建立荣誉表彰长效机制,将教师荣誉表彰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紧密挂钩,优化教师工资结构,激发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更多更优秀的教师专心从教、用情从教、长期从教,树立成为教育家的志向。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郑洁系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戴双月单位:扬州大学)

郑洁 戴双月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