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关键在产业和人才。暑期,青年入乡实践调研和乡村振兴主题竞赛等,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我们也关注到,近年来,返乡成为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他们告别城市霓虹,扎根乡土大地,书写别样人生。这些青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返乡青年”,而是带着互联网思维、科技基因和文化创意的“新农人”,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力军。

  创意星火带来乡村振兴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一位位青年“新农人”来到乡村,将所学新技术、新理念融入乡村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融合、跨界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青年“新农人”基于创意项目,通过乡村空间的规划、设计和改造,赋予乡村新的功能、活力和意义,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合作,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空间逐渐成形。一些青年“新农人”通过设计生态旅游项目,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日益红火的农家乐、生态农场等旅游项目,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体验,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科技成果赋能乡村农业发展。青年“新农人”文化水平高,掌握最新科技成果,不仅能给乡村带来经济效益,更重塑了乡村发展动能。他们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农业大数据分析,助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农民可以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结果,精准调整种植、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活动,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青年“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和数字营销,帮助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还通过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

  志愿活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青年“新农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能够为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他们不仅可以提供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理念、知识、技术和精神支持,还可以帮助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有效助力农村基层治理。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青年“新农人”与农民心连心,能够把准基层群众的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对接群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的汗水和智慧,青年需要乡村大地的广阔发展舞台。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绘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青春澎湃,满腔热情。不仅要鼓励青年入乡,还要让青年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政府要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让青年安居有保障、创业有支撑、环境更舒心,如此他们才能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乡村振兴一线尽心追梦、大显身手。

  (周明宝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牛步青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委书记。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2025047]成果)

周明宝 牛步青

惠学吧:分享幼小衔接,亲子教育,中小学学习,高中高考,考公考研,职业技能提升,生活兴趣,网创营销等资料,网盘下载!

推荐:只需¥199 充值开通(终身VIP会员)就可以终身免费下载学习全部资源,非常超值!点击开通VIIP

本内容由网友收集整理提供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搞; 2、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3、所有支付金额视为捐助行为,所以不支持任何理由退还,有问题请联系客服。